摘要

马克思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市场价值决定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批判性借鉴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理论,建立以价值为基础的供求模型可知:时间Ⅱ根据商品的使用价值从需求侧规定不同消费量的期望劳动量;时间Ⅰ在生产过程中规定不同实际劳动投入量创造的平均价值;在非均衡和短期均衡中,生产的实际劳动投入量与期望劳动投入量不同,平均价值不等于社会价值。通过蛛网模型探究供求双方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走向均衡的过程和利用部门间资本家的竞争说明短期均衡向长期均衡的演化过程后可知:长期均衡状态下,时间Ⅱ规定的期望劳动投入量与实际劳动投入量一致,该劳动量下时间Ⅰ规定的平均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等,市场价值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