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成都市流动人口生命质量状况,分析比较其生理健康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应答推动抽样(RDS)方法在成都市抽取了2549名≥16岁的非成都市户籍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F-12量表评估调查对象生命质量状况。结果成都市流动人口生命质量生理健康总评(PCS)和心理健康总评(MCS)分别为51.35±7.27分和49.48±10.37分。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高水平PCS为对照,16~37岁(OR=0.204,P<0.001)、近一年医疗费用支出<100元(OR=0.384,P=0.004)、与雇主关系好(OR=0.445,P=0.007)发生低水平PCS的风险更低;目前没有工作(OR=5.612,P<0.001)、近一年应住院未住院(OR=5.702,P=0.020)、两周内患病(OR=2.164,P<0.001)发生低水平PCS的风险更高;自评收入比成都市平均水平差者发生中等水平PCS的风险更高(OR=1.834,P=0.006)。以高水平MCS为对照,与雇主关系好发生低水平MCS的风险更低(OR=0.562,P=0.010),16~37岁(OR=2.307,P=0.002)、就业身份为自营劳动者(OR=2.603,P=0.038)和其他(OR=3.009,P=0.031)、对居住环境不满意(OR=1.567,P=0.003)、近一年应住院未住院(OR=3.665,P=0.004)、健康知识得分≤6分(OR=2.623,P<0.001)、两周内患病(OR=2.417,P<0.001)、邻里互助较少(OR=1.648,P=0.007)、对成都不适应(OR=3.115,P=0.044)发生低水平MCS的风险更高。结论成都市流动人口的生命质量与个人和社会层面的多种因素有关,且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领域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今后关于流动人口健康管理和服务的政策需从社区卫生服务、居住环境、劳动保障等方面重点完善。
-
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公共卫生学院;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