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大面积野鼠自毙疫情实验室检测结果与分析

作者:杨珊; 宋志忠; 高子厚; 陈朝年; 马顺高; 桑卫洪; 王鹏; 张云智; 周济华; 左曙青; 梁云; 杜春红*
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2021, 48(19): 3591-3599.

摘要

目的调查引起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大面积野鼠自毙疫情的病原体,以便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119只自毙野鼠样本,解剖取脏器进行鼠疫耶尔森菌病原体分离、噬菌体裂解实验、F1抗原、caf1基因等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排除鼠疫。同时,脏器样本接种绵羊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沙氏琼脂培养基等营养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真菌类病原体;选取10只组织腐败较轻的自毙鼠,按肺组织、脑组织、腹腔脏器组织分为3份样本后,研磨、离心,再以0.22μm滤膜过滤,收集离心上清液、滤膜滤出液和滤膜截留残渣共9份样本,腹腔接种雄性、体质量30~40 g昆明小鼠,每组2只,每只0.5 ml。另接种0.5 ml Hank’s液2只鼠作对照。共接种昆明小鼠20只。死亡小鼠解剖观察病理变化,取脏器组织接种上述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鼠疫耶尔森菌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为阴性;自毙野鼠脏器镜检、分离培养及接种实验动物均检出G-短小杆菌,经梅里埃VITEK 2GN、GP卡、16S rRNA扩增鉴定为多杀巴斯德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概率为99%;分离到的G+粗大杆菌为腊样芽孢杆菌,概率为99%。结论多杀巴斯德菌可能是这次发生野鼠大面积死亡的病原菌。该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值得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