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菜用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英文)

作者:李成阳; 柴沙沙; 刘意; Soviguidi Deka Reine Judesse; 王连军; 雷剑; 程贤亮; 杨园园; 杨新笋*; 张文英*
来源:热带作物学报, 2022, 43(07): 1450-1458.

摘要

菜用甘薯存在产量低、品质差以及在种植过程中由于不合理施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开展本研究。氮肥作为农业肥料投入的主要部分,是影响菜用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设置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处理,根据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揭示菜用甘薯产量和品质对氮素形态配比的响应机制,为提升菜用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减轻因不合理施肥造成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为大田试验,供试品种为生产上主栽的2个菜用甘薯品种‘福薯18’(F18)和‘鄂薯10号’(E10),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5个氮素形态配比处理为:(1)NH_4~+-N∶NO_3~–-N∶CONH_2-N=1∶1∶1 (N_1);(2)NH_4~+-N∶NO_3~–-N∶CONH_2-N=1∶0∶2 (N_2);(3)NH_4~+-N∶NO_3~–-N∶CONH_2-N=2∶0∶1(N_3);(4)NH_4~+-N∶NO_3~–-N∶CONH_2-N=1∶2∶0(N_4);(5)NH_4~+-N∶NO_3~–-N∶CONH_2-N=2∶1∶0 (N_5)。研究结果表明,N_4和N_5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菜用甘薯的茎尖产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和IbPAL基因表达量;同一时期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生育期的不断推进,各项指标的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以N_4处理效果更为显著,除可溶性糖含量在N_3处理下最低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在N_2处理下最低,由相关性分析证实,总酚、总黄酮和可溶性含量及PAL酶活性与IbPAL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可溶性糖含量与基因表达量呈负相关,表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IbPAL基因表达无相关性;由氮素形态配比处理可知,相对于N_2和N_3处理,N_4和N_5处理为植株提供了更多的NO_3~–-N,由此推断NO_3~–-N在菜用甘薯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而CONH_2-N在本研究中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促进作用并不突出。而N_4处理即NH_4~+-N∶NO_3~–-N∶CONH_2-N=1∶2∶0的配肥方案是促进菜用甘薯产量和品质提升的最佳配施组合。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配肥以获得理想的作物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为在其他作物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