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刘宇军; 孙立安; 张立; 许明; 朱同玉; 王国民; 郭剑明
来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4, 35(10): 721-725.
DOI: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4.10.001

摘要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APN)和经腹途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肾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14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APN组45例、LPN组6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侧别、大小、解剖位置、R.E.N.A.L评分、肾门肿瘤比例、术前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eGFR变化的差异。结果 RAPN组和LPN组的中位手术时间分别为165 min和196 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1 min和2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eGFR值及手术前后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N组和LPN组的术中输血率分别为4.4%(2/45)和5.8%(4/69),术中中位失血量分别为148 ml与235 ml,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为167 ml和163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N组和LPN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6.5d和8.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N组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27例、乳头状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1例,LPN组为透明细胞癌45例、乳头状细胞癌9例、嫌色细胞癌3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N组和LPN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0%(0/45)和1.4%(1/69),需外科治疗的ClavienⅢ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1/45)和2.9%(2/69),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N组随访436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LPN组随访534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与经腹途径LPN相比,RAPN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较短。短期随访结果显示,在肿瘤预后、肾功能保存以及手术安全性等方面,RAPN和经腹途径LPN的效果相似。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