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1918年北大征集歌谣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民俗学运动出现了社会科学化的势头与实践。其中,特立独行、研究成果丰硕的黄石,就是"社会学的民俗学"这一支派的先行者、实践者。借鉴孙末楠民俗学说,黄石对"民俗"这一元概念进行了风、俗、礼、制的社会学四分,强调其相互之间的连带性,尤其是礼俗的互动。传统和公有,是黄石界定的民俗/礼俗的基本特征。再加之率先对功能论的使用、长期在定县的实地研究,在对民间宗教的研究突破"迷信"桎梏的同时,黄石也对关涉到绝大多数国民日常生活的节期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且不乏前瞻性的建议。至此,中国民俗学运动真正与"民间的生活"和作为主体的民众发生了关联,而演进为社会科学化的学科。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