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细胞癌(HCC)发生情况,探讨不同随访间隔时间对HCC早期诊断的影响。方法纳入接受随访的抗病毒治疗的病例资料相对完整的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 892例。按随访期间是否发生HCC将其分为HCC组(64例)和非HCC组(2 828例);按随访间隔时间及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水平差异将其分为5组:A组:每3~6个月检查1次,中位检查时间4.1个月,HBV DNA <5×102IU/ml; B组:每3~6个月检查1次,中位检查时间4.5个月,5×102IU/ml≤HBV DNA≤1×104IU/ml,未及时调整用药; C组:每6~12个月检查1次,中位检查时间7.3个月,HBV DNA <5×102IU/ml; D组:每6~12个月检查1次,中位检查时间7.2个月,5×102IU/ml≤HBV DNA≤1×104IU/ml,未及时调整用药; E组:不规律检查,中位检查时间1.5年,HBV DNA>1×104IU/ml,未及时调整用药。其中A、B、C、D组均规范抗病毒治疗,E组未规范抗病毒治疗。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情况、随访期间是否发生HCC、HCC临床分期情况并比较。结果与非HCC组比较,HCC组患者年龄较大、吸烟及饮酒患者比例较高(P <0.01)。随访间隔时间一致、HBV DNA水平不同条件下,A组患者HCC发生率低于B组,C组患者HCC发生率低于D组(P <0.05)。HBV DNA水平一致、随访间隔时间不同条件下,A组患者HCCⅠa期发生率高于C组,B组患者HCCⅠa期发生率高于D组(P <0.05)。E组患者HCC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余4组(P <0.01)。低HBV DNA水平组患者HCC发生率低于高HBV DNA水平组(P <0.01)。结论对于HCC高危人群,随访间隔时间长短与HCC发生率无关,但缩短随访时间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

  • 单位
    台州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省台州医院;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