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人郑觐文在剧烈变革的社会环境中所遭遇的实际生存问题,使其在上海成立了大同乐会并推向社会活动。郑觐文“国乐观”的形成与变化及其社会地位,以及上海独特的音乐社会,使得大同乐会1923年后呈现出较强的“商业化”和“精英化”特点,这亦是大同乐会得以成就其影响力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