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溴氰菊酯抗性品系的抗性遗传方式,为更好的结合化学药剂防治田间害虫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直接向巴氏新小绥螨及食物喷药的方法筛选巴氏新小绥螨抗药性品系;通过杂交和回交试验,确定巴氏新小绥螨的显性度(D)、细胞质影响因子和遗传基因。【结果】经过30代选育,巴氏新小绥螨比原始敏感品系抗药性增加了226.38倍;杂交F1代(SS♀×RR♂和RR♀×SS♂)的显性度D值分别为0.893 8和0.761 7,均属于0<D<1范围,表明抗性由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两D值在95%置信限有重叠,所以SS♀×RR♂和RR♀×SS♂两种杂交方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证明巴氏新小绥螨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遗传基因主要在常染色体上;回交F2代(BC1SR和BC1RS)的实际死亡率剂量曲线和期望死亡率剂量曲线相差较大,经χ2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其抗性由多基因控制。【结论】巴氏新小绥螨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属于不完全显性多基因遗传,这种遗传方式将使巴氏新小绥螨抗性种群迅速发展。抗药性捕食螨在田间应用可以降低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之间的矛盾,为综合防治害虫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