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ARDS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确诊时及治疗后2 h、6 h、12 h、24 h PaO2/FiO2,治疗后24 h胸片改变,记录两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例数、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2 h、6 h、12 h、24 h PaO2/FiO2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 h实验组PaO2/FiO2开始上升,治疗后6 h处于峰值,治疗后12 h、24 h开始降低。治疗后24 h两组患儿胸片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需要机械通气比例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氧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