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7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术前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癌灶下缘距肛缘小于7 cm。将患者分成预防性造口组(19例)、未施行预防性造口组(18例),应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再手术率发生率等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预防性造口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为(2.8±0.6)d,未施行预防性造口组为(4.1±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P<0.05);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3.8±1.2)和(5.6±1.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2)d和(1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t=2.68,P<0.05)。术后总并发症预防性造口组为1/19(5.3%),未施行预防性造口组为4/18(22.2%),两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P<0.05)。预防性造口组发生1例(5.3%)吻合口漏,经反复腹腔冲洗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未造口组发生3例(16.7%)吻合口漏,其中2例经保守治疗后愈合,1例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接受再手术;经检验,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均无因吻合口漏而死亡的病例。结论预防性造口能显著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同时也能降低与吻合口吻合口漏相关的再手术率。对吻合口高度较低及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常规施行预防性造口。
-
单位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