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20年代,日本政府效仿英美等国,利用庚子赔款在华开展文化事业,在上海设立自然科学研究所即日本所推行的“东方文化事业”的重要一环。为此日本外务省特派专员到上海物色研究所用地,在上海日侨、工部局及公董局的土地部门、英籍地产商等多方协助下,外务省专员对上海土地进行了详细调查,并选出了用于建设研究所的几处候选地。然而在与卖主的交涉过程中却一波三折,最终于1924年末驻上海日本总领事与法租界马勒夫人成功签约,购地55亩。日本政府而后在所购地产的附近不断扩大投资,经过两轮增购,1927年2月拥有的地产面积已超过百亩。从用地购置发展到地产投资,突显了日本推行文化事业的本质与局限性。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在法租界进行地产投资,不可避免会与公董局产生关联,同时为了获得土地的永租权,又绕不开和上海会丈局的复杂交涉。虽然日本政府在交涉过程中不满于政策的变化和费用的加征,但最终妥协皆是缘于地产投资背后的巨大利益所在。同时1920年代日本在上海的利权膨胀,不仅加剧了列强在上海的权益竞争,也成为导致中日关系走向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