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通航前捕获蚊蝇的分子鉴定

作者:刘迪; 庄国栋; 徐丽; 于滢泉; 张涛; 徐颖; 滕新栋*
来源: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23, 46(01): 20-24.
DOI:10.16408/j.1004-9770.2023.01.005

摘要

目的 了解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前蚊类和蝇类的种群,为胶东机场病媒生物及病媒传播疾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2019年7-9月,在胶东机场口岸的草坪、人工湖、停机坪、宿舍区等4个区域,采用双层叠帐法、二氧化碳诱蚊灯法捕获成蚊,蝇笼法捕获蝇类,勺舀法捕获蚊类幼虫并进行自然孵育。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和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鉴定方法分类鉴定捕获的蚊类和蝇类。结果 2019年7-9月,捕获蚊类(含自然孵育)和蝇类分别为651只和2 599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蚊类1科4属6种,优势蚊种为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占比分别为32.26%、27.65%和25.96%;蝇类4科12属13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和铜绿蝇,占比分别为31.67%、28.51%和21.51%。扩增蚊蝇的COI基因后,BLAST比对显示形态学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初步了解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前的蚊类和蝇类种群,为胶东机场通航后开展病媒生物监测提供了背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