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洪涝灾害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

作者:王浩*; 熊月琳; 张佳京; 李洋; 左玉婷; **星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8, 30(04): 410-414.
DOI:10.16250/j.32.1374.2018046

摘要

目的评估武汉市洪涝灾害后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方法 2017年4-10月在武汉市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法(PPS法)选择抽样村,现场进行螺情、人畜活动情况、水体血吸虫感染性、江滩保虫宿主和野粪污染情况调查,评定IIII级风险村。划分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区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结果武汉市90个抽样村共调查170个螺点,捕获钉螺9 811只,解剖后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钉螺;洪涝灾害后钉螺存活率(χ2=102.517,P<0.01)和活螺密度(t=4.724,P<0.01)均下降;共收集野粪289份,检测后未查出血吸虫卵;11个哨鼠监测点共投放哨鼠221只,饲养后存活219只,存活率99.10%,解剖后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3个野鼠捕获点共投放捕鼠夹1 720只,共捕获黑线姬鼠66只,解剖后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根据风险评估标准各抽样村均属于Ⅲ级风险。共划分5块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干预后,未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结论洪涝灾害后武汉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水平较低,但潜在传播风险不容忽视。

  • 单位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