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以上海为代表的各大城市陆续施行垃圾分类。本文在此情境中考察了媒体的相关符号生产及其深层意义结构,聚焦以下三层论述:一是“垃圾”类新修辞的发生学脉络,并由此引出“分类大妈”这一重要群体;二是线上线下空间中垃圾修辞的意义张力;三是社交媒体用户使用垃圾话语时暗含的情感结构。戏谑性的垃圾话语同主流意识形态始终若即若离,借由垃圾分类这一环保议题的动员热潮,人们将自身与垃圾分类并无本质关联的复杂情感转述而出,不仅实现话语狂欢和情感宣泄,还从中再次对主体价值作出了确认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