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降低无心跳尸体供体肝移植术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的方法,进而减少再移植率,提高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在热、冷缺血状态下胆道微循环中可能存在的微血栓形成,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实施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病人112例为实验组;以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完成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2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供肝切取冷灌注时及供肝修整完毕后两次应用尿激酶灌洗供肝动脉系统.比较两组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220例中13例受体术后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5.9%,发生时间为术后3~11个月;实验组112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1.8%.结论 (1)无心跳尸体供肝存在较高的肝内胆道缺血型病变发生率和再移植率.(2)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