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省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指导登革热暴发后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卫生杀虫剂,快速降低传播媒介密度,提高防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成都等10个市,于2019年6月分别在城区各处采集白纹伊蚊幼蚊,带回实验室饲养;待羽化为成蚊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接触筒法,将获得数据依据判定标准进行分析,评价是否产生抗药性。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成都、雅安、乐山、攀枝花、南充、遂宁、内江、自贡、泸州和广安市白纹伊蚊成蚊暴露于0.40%高效氯氰菊酯、0.10%溴氰菊酯、0.50%马拉硫磷和0.05%残杀威中各1和24 h,死亡率分别为29.00%~98.40%、22.91%~98.85%、33.11%~100%和89.91%~100%。大部分监测点白纹伊蚊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呈抗性水平;除成都、雅安和遂宁市外,其他监测点试虫对马拉硫磷均敏感;所有监测点试虫对残杀威敏感。结论应对调查地区停止或减少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改用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或2类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减缓抗药性水平的发展并保护环境。

  • 单位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