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矫形技术已较为成熟,术者也可根据患者的弯曲类型、弯曲度数等选择不同的截骨术式,但由于缺少被广泛认可的分型系统,导致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描述和手术策略制定都较为混乱。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建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获取1例301分型ⅢA型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建立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三维有限元模型,测量T12、L1、L2和L3 4个不同节段截骨角度,模拟去松质骨截骨术,对截骨矫形后的模型进行钉棒系统固定,分析其生物力学特性。结果与结论:①截骨节段越靠近尾端螺钉应力越大,螺钉应力分布大小的顺序为L3>L2>L1>T12,不同截骨节段的螺钉应力分布特点相同,都集中在截骨节段的相邻上/下2个节段的螺钉上,明显大于其他节段的螺钉应力;②钛棒的应力大小顺序为L2>L3>L1>T12;③截骨节段越靠近头端截骨接触面应力越大,截骨接触面应力大小顺序为T12>L1>L2>L3;④结果表明对于ⅢA型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选择L2截骨节段可获得较佳的矫形程度、降低内固定应力分布集中导致的并发症发生。
-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临汾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