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微波辐照致大鼠海马G蛋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辐射后0h、4h、1d、3d共5组。采取固定辐射功率密度(129.00±19.35w/cm2),峰值功率163kw,重复频率1875Hz,脉宽0.5μs,辐射时间9'17'',建立HPM脉冲致伤模型。各组大鼠观察结束无菌取出双侧海马,提取膜蛋白,进行G蛋白的western blot定量检测。结果:辐照大鼠多处于抑制状态,体温升高,体重下降,食欲不佳,饮水增加,反应能力迟缓,近期记忆减退。大鼠海马Gsα有二条带,Giα为单一带,分子量分别为52、45和41KD,与对照组相比,HPM辐照后大鼠海马Gsα二条带的含量变化非常相似,均在1d组出现显著下降(52KD,P<0.01;45KD,P<0.05),而0h、4h及3d组变化不明显;Gia的含量在辐照后0h即显著升高,4h升高更加显著,但1d后又下降至正常水平,3d则显著下降。比较Gsα/Giα的相对比值发现:辐照后0h-1d,此比值都下降,但3d又出现升高。结论:微波辐照后,使G蛋白与其偶联受体的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细胞外信号的传导受到影响,这可能是导致神经行为抑制及功能障碍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 单位
    神经内科;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