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研究建立咬合创伤合并牙周致病菌条件下的牙周夹板复合实验性动物模型,观察大鼠磨牙牙周骨组织的变化规律,为创伤与牙周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三组,单颗磨牙咬合创伤组(A组),牙周夹板磨牙咬合创伤组(B组),牙周夹板磨牙咬合创伤+牙周炎复合组(C组),每组各20只。面粘接方丝建立咬合创伤模型,C组管饲P.g菌悬液。在建模0、14、28 d和在建模28 d时将各组刺激物去除后的14、28 d每组各随机处死4只大鼠,取下颌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及破骨细胞总数。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组破骨细胞平均数值进行组间比较和不同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颗磨牙咬合创伤组(A组)与牙周夹板磨牙组(B组)比较,牙周组织损伤程度在咬合创伤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周夹板磨牙组(B组)与加入P.g菌形成复合因素损伤的C组实验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牙周夹板可减轻创伤导致的牙动度增加,阻止龈袋内的菌斑向根尖方向移行定植,减少牙槽骨的破坏。

  • 单位
    黑龙江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