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3D定位建立琼脂压迫动物模型模拟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利用影像学扫描进行模型验证,并通过采集不同模型的行为学、影像学及病理学等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分析,以便于进一步探索TN的发病机制。方法:用von Frey测痛纤维丝筛选出痛阈值在8~15 g的雄性SD (Sprague Dawley, SD)大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16只),建立三叉神经根部琼脂压迫模型,术后1~7周通过von Frey测痛纤维丝测定大鼠机械疼痛阈值,术后4周、8周、12周进行灰质体积的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 based management, VBM),采集术后8周和12周的三叉神经颅内段(intracranial segment, ICS)和眶下段神经(infraorbital nerve, ION)利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进行超微结构分析。结果:机械疼痛阈值测定结果显示琼脂实验组术后机械刺激阈值出现降低,可持续至术后42天,对照组在术后14天内有轻度机械刺激阈值降低。TEM结果显示实验组于术后8周和12周三叉神经ICS和ION的电镜结果均观察到明显脱髓鞘改变,且术后12周较术后8周更严重。灰质体积VBM分析显示实验组大鼠术后4周脑灰质体积未出现明显变化;8周时左侧旁下托、左侧齿状回、左侧胼胝体压部、右侧顶叶联合皮质、下丘脑、右侧基底前脑、右侧纹状体及双侧初级躯体感觉皮质灰质体积显著变小;12周时上述变化范围明显扩大,甚至蔓延到双侧脑区;另外新观察到导水管周围灰质、左侧内嗅皮质、双侧扣带回及双侧海马的灰质体积显著变小;全脑分析显示各脑区无灰质体积增加。结论:琼脂压迫模型能产生稳定且较长持续时间疼痛,可作为继发性TN的可靠模型用于对TN发病机制、治疗等的进一步研究。ICS段神经损伤可经神经扩散或通过神经周围传导从而累及三叉神经ION段。短期内(8~12周)随时间延长,TN神经脱髓鞘损伤呈加重趋势。琼脂压迫模型的头颅VBM分析与TN病人较为符合。
-
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