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患者白假丝酵母菌分子特征分析和生物膜表型研究

作者:胡绿荫; 邱建萍; 张蓓; 胡香南; 宰淑蓓; 郑江花; 李敏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9(3): 210-214.
DOI: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6.03.014

摘要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患者白假丝酵母菌分子分型和系统进化,并进行菌株生物膜表型分析。方法选择2006至2011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9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毒性肝炎、结核、HIV感染者)血液、穿刺液和黏膜等部位分离鉴定的104株白假丝酵母菌菌株,采用国际通用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克隆株的鉴定分型和进化研究。选用甲基四氮盐代谢实验(XTT)筛选强生物膜形成能力菌株。实验结果选用Kruskal-Wallis test非参数检验统计分析。结果104株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共检测出63个二倍体基因型(DST),其中41(65.1%)个DST型在MLST数据库中未曾报道,同时发现8个新等位基因型。在这104株菌中,94.2%的菌株聚集在全球MLST数据库18个已知的进化枝中的14个分枝上,进化枝1中包含最多数量的菌株,占26.9%。41个新的DST型菌株中86%的菌株聚集在18个已知的进化枝中的11个进化枝上。生物膜形成能力试验共筛选出16株高生物膜形成能力菌株,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在不同的生理解剖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8.23, P=0.0326),导管分离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高于血液分离的菌株(Z=-72.20,P<0.001)。白假丝酵母菌的分子分型与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有相关性(H=10.01,P=0.0185)。结论遗传和表型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性疾病患者白假丝酵母菌呈分散性分布,无明显的克隆传播流行的特点。菌株的分离部位、基因型与高生物膜表型相关。(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210-214)

  •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