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用咪喹莫特诱导的方法激发银屑病样模型并研究模型的形态学变化与稳定性。方法按体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于背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涂抹面积2cm×2cm),空白组小鼠于背部涂抹凡士林,每次涂抹21 mg,1次/天,连续7 d。于末次涂药后,眼球取血,处死,背部皮肤固定于福尔马林中,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2(IL-22)的含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oll样受体2(TLR2)的水平(灰度值)。结果模型组和空白组的血清IL-17分别为(0. 48±0. 24),(0. 27±0. 15) pg·m L-1;这2组的IL-18分别为(0. 48±0. 06),(0. 36±0. 09) pg·m L-1;这2组的IL-22分别为(0. 59±0. 12),(0. 46±0. 06) ng·m L-1;这2组的PCNA分别为62. 28±3. 23,135. 51±5. 07;这2组的VEGF分别为90. 16±3. 11,132. 31±4. 02;这2组的TLR2分别为65. 24±2. 03,142. 81±4. 26,上述指标,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结论该模型是一种有效的、稳定的、值得推广的银屑病模型。

  • 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