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两岸三地文学在1949年以后的发展,究竟是"分道扬镳",还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选择的不同的现代性路线的开展?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迄今为止的文学史论述,几乎都侧重于前者,即在"分道扬镳"的分析模式下,以己之是非为是非,因而无法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视野中观察彼此的异同。本文试以最具有近代政治色彩的五十年代小说作为观察的对象,从"现代性"在两岸开展的角度,揭示出表面上充满了差异的两岸小说所隐藏着的内在的关联。五十年代小说所反映或构建起来的新的历史与文化结构,恐怕只有在近代的时空脉络中,才能看的比较清楚。本文试以陈纪滢、周立波、张爱玲和丁玲创作的四部长篇小说作为讨论对象,对这些问题做初步的讨论,以期引起批评和更加深入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