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糜子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齐黍2号为试验材料,设定5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糜子的形态指标、产量构成因素指标及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增大,株高增大,茎粗变细,有效分蘖数减少和光合生理指标均降低,穗重、穗粒重逐渐减少,产量降低。当密度为6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种植密度可以提升糜子产量。[结论]可为黑龙江半干旱地区糜子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