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液中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结合白蛋白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吻合口瘘之间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我科首次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136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术后7日内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纳入吻合口瘘组,未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纳入非吻合口瘘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监测术前1d以及术后第12h、1d、3d、5d、7d血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降钙素原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对比两组间基线资料及术前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C反应蛋白水平在术后12h开始升高,术后5日内呈不断上升趋势,检测至术后第5日时,达到高峰(68.3±28.7/55.7±21.6),且第5日吻合口瘘组血液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吻合口瘘组(P=0.016<0.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在第3日达到高峰,且第3日吻合口瘘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非吻合口瘘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在第3日达到低谷,且第3日吻合口瘘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吻合口瘘组(P=0.039);在ROC曲线下血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的AUC为0.746(95%置信区间:0.650-0.843),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0%,51.46%。结论血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早期吻合口瘘预测发生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术后同时监测血液中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血清白蛋白三者水平可尽早预测出吻合口瘘发生的可能,有望作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常规评估指标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 单位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