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巴音河小流域水化学特征及来源

作者:李冬丽; 贺海波; 张雪程; 关天昊; 杨梦迪; 代文静; 邵航; 丁士元; 李晓东*
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3, 45(03): 749-759.
DOI:10.19814/j.jese.2022.12047

摘要

水化学特征是流域气候特征与环境的重要指示器,可用于揭示流域内河流、湖泊的补给方式及物质来源。以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巴音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巴音河—可鲁克湖—托素湖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水化学组成,探讨了其主要的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水体pH、电导率(EC)及溶解性总固体(TDS)沿流向均呈升高的趋势,巴音河、可鲁克湖及托素湖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3-Cl-Na-Ca-Mg型/HCO3-Cl-Na-Mg型、HCO3-Cl-Na-Mg型及SO4-Cl-Na-Mg型;托素湖作为封闭的咸水湖,主要受到蒸发浓缩作用的控制,而巴音河、可鲁克湖则受到岩石风化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钠盐淋溶作用等的共同控制;受蒸发作用的影响,水体碳酸盐矿物达到饱和状态并发生沉淀,从而导致Ca2+质量浓度沿流向下降;巴音河、可鲁克湖Mg2+/Ca2+摩尔浓度比值较低,推测形成文石、方解石等碳酸盐沉淀,而托素湖Mg2+/Ca2+摩尔浓度比值较高,则可能形成高镁方解石、原白云石等碳酸盐沉淀;研究区水体中Na+、K+、Cl-主要来源于石盐(NaCl)和钾盐(KCl)等蒸发岩的溶解;而Mg2+、SO■主要来源于蒸发岩(MgSO4)风化;Ca2+及高质量浓度的HCO-3可能来源于碳酸盐矿物的快速溶解,此过程也是水体Mg2+来源之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