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术后处理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并接受气管切开术的95例患儿的住院资料。按原发疾病将所有患儿分为4组,A组:神经肌肉相关疾病36例(37.9%),B组:先天畸形30例(31.6%),C组:意外伤害15例(15.8%),D组:肿瘤疾病14例(14.7%)。结果:A组合并重症肺炎比例最高(47.2%),呼吸机使用比例最高(97.2%),平均住院天数最长(84.9 d),出院时呼吸机依赖比例最高(66.7%);B组紧急气管切开比例最高(4.2%),接受气管切开中位年龄最低(2个月),呼吸机使用率最低(30.0%);D组死亡率最高(42.9%),死亡与原发疾病直接相关。对2016—2020年患儿的适应证比例进行逐年比较,A组占比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28.6%、35.0%、38.5%、44.4%、43.5%),而B组占比逐年下降(57.1%、30.0%、38.5%、33.3%、21.7%)。患儿出院时,带管自主呼吸48例(50.5%),带管呼吸机维持28例(29.5%),死亡或自动出院13例(13.7%),拔管6例(6.3%)。结论:儿童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改变,上呼吸道梗阻性疾病占比降低,神经肌肉疾病等复杂慢性疾病占比升高。对于需要长期带管的慢性疾病患儿,早期气管切开有利于气道管理,减少呼吸机依赖,缩短住院时间。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