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石膏及支具治疗进展型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海侠; 吴继功*; 宋立志; 张乐乐; 王加旭; 高博; 张敬; 邵水霖; 黄世博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9, 39(18): 1108-1116.
DOI: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9.18.002

摘要

目的分析进展型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 EOS)经系列石膏或支具保守治疗后畸形发展情况, 并探讨应用系列石膏及支具矫形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4月于解放军第306医院接受石膏或支具治疗至少12个月, 并有完整影像资料的20例EOS患儿资料, 其中男10例, 女10例, 初次诊断为脊柱侧凸年龄均<5岁。根据主弯度数分为石膏治疗组(Cobb角>50°)和支具治疗组(Cobb角≤50°)。对比石膏或支具治疗前、初次治疗后、末次随访时的影像资料, 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 分别测量冠状位及矢状位畸形角度及平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石膏组和支具组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效果, 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按照畸形减小度数≥10°为治疗有效, 共9例末次随访时治疗有效。石膏4例, 治疗有效率为44.44%;支具5例, 治疗有效率为45.45%。3例侧凸畸形进展, 均为支具治疗。治疗前主弯Cobb角为55.4°±24.36°, 初次治疗后为42.35°±23.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0, P=0.000);末次随访的主弯Cobb角51.8°±26.33°虽然较治疗前减小, 但无统计学差异(t=1.260, P=0.223)。近端代偿弯、远端代偿弯、局部后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冠位偏移绝对值、矢位偏移绝对值治疗前与末次随访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前胸廓宽度(159.63±19.27)mm, 初次治疗后(160.81±14.54)mm, 与末次随访的(176.08±28.10)mm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前vs末次=-3.942, P治疗前vs末次=0.001;t治疗后vs末次=-3.096, P治疗后vs末次=0.006);治疗前T1~12高度为(153.78±29.24)mm, 初次治疗后(161.14±29.53)mm, 与末次随访(175.01±36.91)mm对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前vs末次=-5.950, P治疗前vs末次=0.000;t治疗后vs末次=-3.997, P治疗后vs末次=0.001), 系列石膏及支具治疗保留胸廓的发育。结论系列石膏及支具治疗在EOS的早期治疗中是一种可行的保留生长发育的治疗方式, 即使不能纠正畸形, 也可控制年龄患儿的畸形进展, 延迟最终的手术时机。

  • 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