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抗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能力及吞噬溶酶体形成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人THP-1单核细胞和HL-60细胞分别用佛波酯(PMA)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预处理, 使其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THP-1-PMA单核-巨噬细胞和HL-60-ATRA中性粒细胞吞噬问号钩体能力。采用透射电镜法检测胞内钩体形态。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胞内问号钩体活力和死亡率。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不同吞噬细胞内吞噬溶酶体形成率。结果 THP-1-PMA单核-巨噬细胞和HL-60-ATRA中性粒细胞均能吞噬问号钩体, 但前者吞噬问号钩体能力显著强于后者(P<0.05)。胞内问号钩体都以吞噬泡的形式存在于上述两种吞噬细胞内。THP-1-PMA单核-巨噬细胞杀灭胞内问号钩体能力显著强于HL-60-ATRA中性粒细胞(P<0.05)。THP-1-PMA单核-巨噬细胞内问号钩体与溶酶体共定位率显著高于相应的HL-60-ATRA中性粒细胞(P<0.05)。结论单核-巨噬细胞而非中性粒细胞作为主要的吞噬细胞在吞噬、杀灭入侵问号钩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内较低的吞噬溶酶体形成率可能是导致其杀灭问号钩体能力较低的原因。
-
单位浙江大学; 中心实验室;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