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对日前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我国已经制定了降低能源强度的明确目标,但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和能源结构等导致不同省份的能源强度呈现明显的异质性。文章充分考虑了这种地区之间的时变异质性,基于我国1990—2016期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及由此模型发展出来的俱乐部趋同检验方法对中国能源强度的趋同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能源强度整体上显著发散,东中西部的子样本也均未表现出趋同,但存在三个趋同俱乐部;三个趋同俱乐部的分布大致遵从由西到东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体现地域性。最后,采用逻辑排序模型分析了趋同俱乐部的形成机制,发现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均是形成趋同俱乐部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