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中国左联北方部成员古丁,曾翻译过日本普罗文学作品,包括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主题的小说。面对日本殖民者积极推行的殖民共同体建设,古丁以拒绝殖民符号暴力,捍卫“汉话”主体性;拒绝殖民文学理念,坚持描写阴暗内容等方式进行抵抗;批判日本文坛战争报告文学、反对日本读者猎奇视野;重视与日本原左翼文化人的国际连带,守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一方面,假释出狱的山田清三郎来到“满洲”寻求“新生”。从开拓团到“新京”,他仍然摆脱不了“转向”的心理阴影和作为思想犯被跟踪、被“观察”的命运。然而,他却得到了古丁等“满人”作家的“友情”和鼓励。山田清三郎对“满人”作家的处境和文学不仅表现出理解,还为此在报纸上公开与日本人骂战。不过,山田对“民族协和”也表现出赞扬和期待,这很难界定是源于国际主义精神还是对殖民侵略的赞同。然而在战时体制下,山田清三郎被殖民者利用,成为艺文家协会委员长,与古丁一起承担起战时文艺宣传和组织活动,最终进入角色成了殖民者中的一员。古丁在妥协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守护中国文化的目的。在1944年时,他举着殖民者“炼磨思想”的口号呼吁青年炼磨技术,其实是在为光复后东北的技术管理做准备。古丁在伪满洲国的行动,提示了面对殖民统治时除了抵抗、逃避和合作以外的第四种可能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