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作者:郝民琦; 卫若楠; 朱向东*; 于同月
来源:吉林中医药, 2021, 41(12): 1657-1660.
DOI:10.13463/j.cnki.jlzyy.2021.12.030

摘要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虎杖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4.5~40 g,常用剂量为10~15 g,散剂常用量为0.15~2.484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清热解毒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乙型肝炎、肝炎黄疸)、内分泌疾病(如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痛风)、呼吸系统疾病(如新冠肺炎)、皮肤病(如银屑病),汤剂为10~30 g,散剂为0.814~2.484 g;活血化瘀治疗内分泌病(如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并眼底黄斑区缺血)、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肺纤维化)、肛肠疾病(如嵌顿痔),汤剂为10~40 g,散剂为0.15~1.45 g;清热利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胆石症、急慢性胆囊炎)、代谢病(如2型糖尿病、肥胖)、特发性肾病,汤剂为10~40 g;苦寒泄热治疗肥胖、便秘、冠心病、胃痛、围绝经期综合征,汤剂为4.5~2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解毒常配伍土茯苓、茵陈等;活血化瘀常配伍鬼箭羽、姜黄、枳壳等;清热利湿常配伍葛根、黄芩等;苦寒泄热常配伍泽泻、瓜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