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代谢物变化与临床评分的关系;评价多体素1H-MRS在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9例脑梗死患者分别于住院治疗前后进行两次多体素1H-MRS扫描,经后处理获得代谢物变化情况。根据发病时间将19例患者分为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在两次行多体素1H-MRS检查前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析治疗前后代谢物的变化与NIHSS评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亚急性期患者病灶中心区域治疗前后相对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rNA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中心区域治疗后相对乳酸(rLac)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亚急性期患者病灶边缘区治疗后rNAA高于治疗前,治疗后rLac值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病灶边缘区域rNAA增加值与NIHSS评分下降值呈正相关(r=0.625,P=0.004)。结论 MRI常规检查以及对多体素1H-MRS部分代谢物的测量可以用于脑梗死早期诊断,并可判断疗效及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

  • 单位
    神经内科;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