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妇科就诊的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碳酸钙D3片(Ⅱ),1.25 g/次,1次/d,咀嚼后咽下;阿仑膦酸钠片,l片/次,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壮骨汤(熟地黄、山萸肉、续断、山药、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当归、丹参、五加皮)治疗。有畏寒肢冷、夜尿频数等症状的阳虚者,加鹿角胶(烊化兑服)、制附子(先煎)、肉桂(后下);有骨蒸、潮热、盗汗等症状的阴虚者,加炙龟板(先煎)、地骨皮、黄柏。1剂/d,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骨代谢指标,包括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s-PINP)、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检测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治疗组显效43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3.44%(57/61);对照组显效25,有效22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7.05%(47/6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s-PINP、ALP、TNF-α、CRP和IL-6水平降低,BGP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的s-PINP、ALP、TNF-α、CRP和IL-6水平降低、BGP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补肾壮骨汤联合西药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

  • 单位
    新乡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