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MRI影像特征及恶变风险预测模型建立

作者:方旭; 李晶; 王铁功; 李娜; 孟英豪; 冯小晨; 边云; 邵成伟; 陆建平; 王莉*
来源: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1, 21(06): 426-432.
DOI:10.3760/cma.j.cn115667-20211014-00176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RI影像特征, 并建立预测IPMN恶变风险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4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0例术前行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非恶变组(低度异型增生)和恶变组(重度异型增生、浸润癌);依据国际预测模型建模共识, 按照时间顺序将2012年10月至2019年4月共193例患者(非恶变组117例、恶变组76例)组成训练集, 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共67例患者(非恶变组40例、恶变组27例)组成验证集。使用预测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IPMN恶变的独立预测因素, 构建预测模型, 并可视化为列线图。绘制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的IPMN类型、囊肿大小、囊壁增厚、壁结节大小、主胰管内径、主胰管管径突然改变伴远端胰腺萎缩以及训练集的黄疸、淋巴结肿大在非恶变组和恶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黄疸、囊肿大小、壁结节≥5 mm、主胰管管径突然改变伴远端胰腺萎缩是预测IPMN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IPMN恶变的模型为-0.35 +2.28×黄疸+1.57×壁结节≥5 mm+2.92×主胰管管径突然改变伴远端胰腺萎缩-1.95×囊肿<3 cm-1.05×囊肿≥3 cm。训练集、验证集列线图的AUC值分别为0.85(95%CI0.79~0.91)、0.84(95%CI 0.74~0.94)。训练集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2.37%、85.47%、80.31%;验证集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1.48%、75.00%、77.61%。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 当IPMN恶变概率>0.16时, 使用列线图诊断IPMN比将"所有患者视为恶变治疗"方案或将"所有患者视为非恶变治疗"方案更能让患者获益。结论基于MRI影像特征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IPMN的恶变风险, 可作为一种有效预测工具为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更精准的信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