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张家口市布鲁菌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温占平; 杨宏伟*; 朱悦
来源: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9, 42(05): 332-335.
DOI:10.16408/j.1004-9770.2019.05.008

摘要

目的分析张家口市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布鲁菌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以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张家口市布鲁菌病的病例资料,对疫情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6—2018年,张家口市各区县共报告346例布鲁菌病病例,年发病率1.90例/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年间的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01,P <0.001)。有病例报告地区从2016年的5个县区扩大到全市所有县区。年龄≥50岁、腰背痛和关节痛是布鲁菌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发病期间血象异常的病例具有较高的治愈率(P <0.05)。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其预后不良的风险也逐渐增加(P <0.05),但发病8~30 d内就诊的病例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016—2018年布鲁菌病在张家口市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农牧民、年龄50岁以上、关节痛及腰背痛病例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