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量与骨折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男性44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58.1±12.9)岁,应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行体成分分析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患者基础信息,采用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模型计算患者10年任何重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MOF)概率、髋部骨折(hip fracture,HF)概率,并采用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模型计算骨折风险,分析骨折风险、各部位骨密度与四肢和躯干肌肉量、骨骼肌指数(relative skeletal muscle index,RSMI)、全身体脂率、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等指标的相关性。控制性别、年龄、病程、HbA1c及各部位BMD,对骨折风险和身体成分各指标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偏相关结果显示:总体MOF与总肌肉百分比呈正相关(r=0.223);HF与躯干肌肉量、总肌肉量/(身高)2呈负相关(r=-0.240、-0.255),与总肌肉百分比呈正相关(r=0.225)。老年女性患者,MOF与躯干肌肉量、全身总肌肉量、总肌肉量/(身高)2、RSMI呈负相关(r=-0.396、-0.382、-0.443、-0.393);躯干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全身总肌肉量、总肌肉量/(身高)2、RSMI与HF呈负相关(r=-0.512、-0.436、-0.478、-0.558、-0.446),与OSTA呈正相关(r=0.842、0.688、0.803、0.694、0.574),相关性与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量是其骨折风险的影响因素,增加肌肉量、控制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