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丁茜; 浦婷婷; 何明珠; 王时敏; 李文锦; 张磊*; 刘建彰; 佟岱; 周永胜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 56(12): 1205-1210.
DOI:10.3760/cma.j.cn112144-20210923-00424

摘要

目的评价自主研发的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转移咬合关系的精确性。方法基于愈合基台设计系列预成咬合记录帽, 光固化三维打印实物。前瞻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Kennedy Ⅰ类或Ⅱ类牙列缺损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12例, 需满足不少于2颗后牙连续游离缺失。采用自身对照, 对病例同时采用2种方法制取咬合记录:试验组用预成咬合记录帽, 对照组用硅橡胶咬合记录材料直接在愈合基台上制取。分别根据两组咬合记录上架, 评价模型咬合关系精确性。采用诊断试验的方法计算模型咬合接触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 并利用口内扫描、模型扫描获取修复前牙尖交错位咬合关系数据, 导入三维逆向工程软件计算上下颌余留后牙面间距, 以及配准模型扫描与口内扫描的上颌, 计算下颌模型余留牙面三维偏差值。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纳入男性病例3例、女性9例, 年龄(52.6±12.1)岁, 缺失牙共36颗。预成咬合记录帽在口内能直接就位, 固位、稳定性良好。试验组模型咬合接触的灵敏度(0.73±0.14)显著优于对照组(0.63±0.12, P<0.01), 阳性预测值(0.79±0.15)与对照组(0.75±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面三维偏差值[分别为(357.0±140.2)和(399.4±206.3)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可提高模型与口内咬合关系的一致性, 具备良好的精确性、临床便利性和易用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