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学技术探讨GRAP2在复发性流产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作者:王琳琳; 邓志敏; 周林燕; 杨静; 赵玉林; 李龙飞; 程艳香*
来源:生殖医学杂志, 2022, 31(12): 1728-1736.
DOI:10.3969/j.issn.1004-3845.2022.12.017

摘要

目的 基于NCBI中已有的复发性流产组学数据,分析调控复发性流产的关键因子及可能机制。方法 从NCBI数据库中检索与复发性流产相关的组学数据,下载可用数据集(GSE43256、GSE73025、GSE22490),采用R软件包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取3个数据集的差异分子作交集,获得关键分子GRB2相关衔接蛋白2(GRAP2),采用human protein atlas、UCSC、SnapGene、varSEAK、Mutation Taster等网站或软件对GRAP2进行分析,并在人体标本中进行qPCR验证。结果 从GSE43256、GSE73025、GSE22490三个数据集中获得关键分子GRAP2。组学数据及qPCR结果均提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RAP2 mRNA可能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绒毛组织中低表达,而在蜕膜中高表达,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蛋白分子层面,GRAP2主要表达于胎盘及免疫器官,在母胎界面表达于绒毛及蜕膜组织;在细胞层面,GRAP2主要表达于胎盘的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GRAP2有4个突变位点位于外显子区域,分别是:c.834G>A(p.Ala278=)、c.739G>A(p.Gly247Ser)、c.466C>T(p.Arg156Trp)和c.801C>G(p.Leu267=)。其中,c.834G>A(p.Ala278=)位于蛋白结构域SH3中。GRAP2的上述突变不会影响转录本的剪切,但c.834G>A(p.Ala278=)、c.466C>T(p.Arg156Trp)和c.801C>G(p.Leu267=)很可能会引起蛋白结构改变,并导致疾病的发生。结论 GRAP2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中的低表达及蜕膜中的高表达以及突变,可能引发免疫功能失衡或者干扰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