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初,英属印度下级军官T.G.辛格以在华战地日记为基础,出版了中国游记《在华十三月》(Chin Me Terah Mas)。这部非常独特的印地语游记表明,辛格对中国的同情首先是一种同为弱者、同病相怜状态下的条件反应。某种程度上,辛格对近代中国悲惨命运的同情触发了一种中印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既与殖民主义时期的现实背景有关,也与他复杂的宗教和文化误读有关。这种同情,还延伸、演化到印度与中国实行政治联合、共同御外的思想与合作中。这是其泛亚情结或曰“泛亚理念”和“共同的亚洲身份”的第一层内涵。辛格泛亚情结的第二层内涵是,辛格对日本的脱亚入欧和迅速崛起印象深刻,由于日本也处于亚洲范围,因此也产生了一种区域连带意识。但是,这是一种区别于印中联合理念的更复杂的“泛亚理念”。辛格还以西方学者的汉学著作为参考,对中国历史作了简要的回溯,并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或侧面进行摘要式点评。《在华十三月》的相关内容,大致可以视为20世纪初蹒跚起步的、以著名汉学家师觉月为代表的早期印度汉学“前奏”。总之,《在华十三月》的历史学、比较文学研究价值不可否认,对于考察中印近代关系史而言,更是弥足珍贵的文献。它对当今观察和研究中印人文交流来说,更是一面宝贵的“镜子”。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