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CCl4复合造模制备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模型,探讨毒消肝清丸对大鼠肝脏炎性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66只大鼠造模过程中有17只死亡,取3只大鼠检测内毒素和观察肝脏结构,确定造模成功,剩余随机分成正常组(n=6),模型组(n=8)、乳果糖组(n=8)、毒消肝清丸高、中、低剂量组(223. 4 mg/kg、111. 7 mg/kg、58. 9 mg/kg,n=8)。采用CCl4复合造模法造模8周,制备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乳果糖组予乳果糖,毒消肝清丸药物组按上述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8周。测定内毒素含量变化、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变化情况、采用ELISA检测肝脏组织TNFα、IL-1β、IL-6的含量;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TLR4、MyD88、NF-κB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各组间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 011,P <0. 001);模型组内毒素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 01);给药后乳果糖组、毒消肝清丸不同剂量组大鼠血清内毒素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各组间大鼠血清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 390、38. 271、40. 241,P值分别为0. 002、0. 001、<0. 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以及TNFα显著升高(P值均<0. 01);给药后乳果糖组及毒消肝清丸不同剂量药物组大鼠血清IL-1β、IL-6以及TNFα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各组间大鼠肝组织TLR4、MyD88、NF-κB mRNA及其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 483、29. 547、19. 242、18. 752、22. 146、15. 834,P值均<0. 01);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TLR4、MyD88、NF-κB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值均<0. 01);乳果糖和毒消肝清丸不同剂量治疗后大鼠肝组织TLR4、MyD88、NF-κB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值均<0. 01)。与低剂量治疗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TLR4、MyD88、NF-κB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尤为显著(P值均<0. 01)。结论药物组可能通过下调肝脏组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炎症信号的转导,减少了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进而缓解内毒素血症并对肝脏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