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行走步态参数和足弓力学结构,探究行走支撑期足弓功能的转化机制及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动作捕捉系统及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同步采集8名受试者不同步速行走时的步态参数及横、纵弓角度。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不同步速下足横、纵弓角度变化及足底受力的特征值差异。结果 行走支撑期,纵弓角度、横弓角度及足底受力曲线均存在两个特征值,3条曲线特征值在4种步速下存在一致性规律。1.4倍和1.2倍最适速度行走时,蹬伸离地阶段时长显著性高于0.8倍最适速度(P<0.05),横弓升高的拐点和第1个受力峰值出现时间早于0.8倍最适步速(P<0.05);1.4倍最适步速相比于0.8倍最适速度横弓在蹬伸离地阶段的最小角度显著性增加(P<0.05),最小角度出现的时间显著性提前(P<0.05);1.2倍最适速度步行时,纵弓第2个峰值出现的位置相比于最适速度提前(P<0.05)。结论 行走支撑期,足以纵弓、横弓升降实现功能转化。足纵弓和足横弓共同降低完成缓冲,纵弓降低、横弓升高使足增加刚性完成蹬伸。在执行蹬伸推进功能时,步速增加会加大蹬伸离地阶段在步态支撑期的时间占比,足横弓和纵弓的变化随蹬伸期提前。探究足弓变化及足功能转化机制对了解足部运动规律及足踝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