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类比为欧洲的"文艺复兴",目的在借助"语言"为突破口,通过"文言"向"白话"的"换形",为现代中国寻找到能够与之相对应的"言说/书写"的总体性"形式"。但基于汉语文学自身悠久的"抒情"传统,以"诗"为正统本位的"文体形制"已经无法"赋予"与"现代"的"叙事"世界相对应的"心灵形式"了。"白话新诗"的尝试既未能延续汉语文学的"诗"的传统,也未能成功地移植域外"现代诗"之召唤真理的特定功能,由此导致了汉语文学"诗性"的没落。而在另一方面,出于晚明小品文和欧洲絮语散文的启发,白话的"美文"反而为现代文学寻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赋形"路径,汉语文学自身的"诗性"传统也因此得以"再生"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