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原文】[1]近代以降,许多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纷纷倡导"教育救国",兴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2]张伯苓痛心外侮和国家积弱,很早就提出,国家"自强之道,端在教育;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3]从此,开始艰难曲折的教育探索,[4]先后经历了模仿日本到模仿美国,进而走上从中国国情出发,将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寻求民族自强和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本土化"发展道路,极大地丰富了当时中国的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