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KL-32010和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KL-C2 2014作为益生菌,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投喂实验,研究上述菌株对带毒对虾的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假交替单胞菌KL-32010对致急性肝胰腺坏死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AHPND 20130629002S01)有拮抗作用和胞外蛋白酶活性,微小杆菌KL-C22014有胞外蛋白酶活性。待试对虾经检测为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和虾肝肠胞虫(EHP)弱阳性。经过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与投喂普通颗粒饲料的对照组相比,投喂假交替单胞菌KL-3 2010的对虾存活率提高了213%±43%(P<0.01);投喂微小杆菌KL-C2 2014的对虾平均生长率提高了105.5%±28.1%(P<0.05);交替投喂2株菌的对虾存活率提高了184%±52%(P<0.05),平均生长率提高了70.6%±32.8%。肠道可培养优势菌研究表明,2株益生菌的投喂显著影响了对虾肠道优势菌群的种类。本研究为带毒虾苗的养殖提供一种有效的病害防控和促生长的手段。
-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 生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