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绞股蓝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作者:郑一; 郭鹤; 于嘉祥; 倪菲; 张欢; 于睿*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 39(04): 27-266.
DOI:10.13193/j.issn.1673-7717.2021.04.008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绞股蓝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活性成分及靶点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绞股蓝的有效活性成分,结合筛选条件确定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作用的靶点,建立主要有效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基因,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相作用(PPI)网络分析、基因功能富集分析(GO)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KEGG),并且进行药物-主要有效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分析。结果筛选主要有效活性成分24种,其中10个有效活性成分没有相对应靶点,并获得药物靶点116个。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1217个疾病靶点,药物与疾病交集基因共53个,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得出EGFR、VEGFA、IL6、ESR1、CASP3、MYC、CCND1、AR等可能是绞股蓝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26个是生物过程条目,49个是细胞组成条目,26个是分子功能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后得到57条信号通路,其中富集排名靠前的通路主要有乙型肝炎、癌症相关的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结直肠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病毒性心肌炎、HIF-1等信号通路。结论绞股蓝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分子生物学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