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几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作者:鲁延芳*; 占玉芳; 滕玉风; 甄伟玲
来源:生态科学, 2022, 41(03): 222-228.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22.03.026

摘要

为了解植物种子萌发适应干旱环境的基本特性,以河西走廊人工梭梭林中重要值较大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红砂(Reaumuriasoongarica)、多枝柽柳(Tamarixramosissima)、雾冰藜(Bassiadasyphylla)、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刺沙篷(Salsola ruthenica)、蒙古虫实(Corispermum mongolicum)、白茎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等10种植物种子为对象,对其萌发率、萌发开始时间、平均萌发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0种荒漠植物种子在Log尺度下均呈正态分布,种子大小与萌发持续时间、萌发开始时间和平均萌发时间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萌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萌发率正态分布曲线呈现单峰型,除沙蓬、刺沙篷外,其余8种植物种子萌发率大于20%,说明荒漠植物具有较高的萌发特性;萌发开始时间呈单峰型,1—3d内开始萌发的植物占90%,说明荒漠种子萌发时间较短;持续萌发时间呈单峰型,梭梭持续萌发时间最短;平均萌发时间呈单峰型,红砂平均萌发时间最长。(3)聚类分析显示,10种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分为快速萌发型和缓慢萌发型,主要受外界环境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也是荒漠植物生存策略的重要环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