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明确湖北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构成以及变化动态,利用中国鉴别寄主对2015年采自湖北省6个地(市)的102份条锈病标样进行了群体结构分析,鉴定到已知条锈菌小种(类型)19个,其中CYR33和CYR32是湖北省的优势小种,出现频率分别居第一位(40.2%)和第二位(17.65%),其他小种(类型)以水源11类群、Hybrid 46类群以及贵农22类群为主,首次从湖北省标样中监测到贵农22菌系,其出现频率为17.64%。群体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条锈病标样在物种水平上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9,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1,表明湖北省小麦条锈菌毒性多样性比较丰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950.99,相似系数较高,遗传距离较小,群体之间交流广泛,并且毒性遗传结构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

  • 单位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