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探讨未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选取2021年1—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NVAF患者410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抗凝治疗情况、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合并用药情况、跌倒风险及Barthel指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VAF患者未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405例NVAF患者具有抗凝指征,其中264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率为65.2%。根据是否接受抗凝治疗分为抗凝治疗组(264例)和未抗凝治疗组(146例),抗凝治疗组患者的年龄、合并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比例、联合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例、HAS-BLED评分和跌倒风险评分均低于未抗凝治疗组(P<0.05),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比例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未抗凝治疗组(P<0.05)。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43例(16.3%)服用华法林,221例(83.7%)接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其中73.3%(162/221)的患者服用NOACs剂量符合指南推荐,26.7%的患者服用NOACs剂量低于指南推荐。未抗凝治疗的患者中,54.8%(80/146)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血小板减少、合并贫血、联合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跌倒风险和Barthel指数是未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NVAF患者抗凝治疗率偏低,存在服用NOACs剂量不足的情况,积极防治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及时调整抗栓方案,控制跌倒风险中可干预因素,有助于提高抗凝治疗率。
- 单位